最新动态

邓公复出后,要把杜义德调离海军,一句话让杜嚯地站起:我服从!

发布日期:2024-08-23 21:40    点击次数:82

在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。

1977年7月16日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,正式接过第二代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的重任,掌舵新时代中国发展航向。

邓公上任后励精图治,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各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建设。

1979年邓公视察中国海军队伍,对祖国的海军建设工作十分满意,时任海军第二政委的杜义德受到邓公表扬。

然而仅仅过去不到一年时间,邓公却又亲自下令,将在海军工作了近30年的杜义德调至兰州军区,这到底是何用意?

对海军队伍颇有感情的杜义德起初有些不乐意,但邓公的一句话立马让他接受了调令,杜义德究竟从邓公嘴里听到了什么?

邓公支持杜义德回家报仇

1912年,杜义德出生于湖北黄陂木兰山区。青少年时期,杜义德便尝遍了人间冷暖。他早年间的生活十分艰苦,帮地主放牛、跟着家人外出打工、只身一人到武汉当学徒。

1927年春天,北伐战争的浪潮席卷全国,此时的杜义德正值青春热血的年纪,随即回到家乡,加入了当地的农民赤卫队,成为农民革命的一员。

经过两年斗争,杜义德所在赤卫队队伍愈发壮大,并被红军队伍注意到。1929年初,杜义德等人被吸收进红一军31师第4大队,由杜义德任宣传队队长。

自此,杜义德凭借一张能言善语的嘴,领着战士们四处宣传革命,为红军队伍筹备人员和钱粮。

杜义德带领宣传队成天在山里转,走到哪里就把标语贴到哪里。

当地的地主土豪也是杜义德的目标,打击地主老财、从他们手中抢夺财物分发给群众,成了杜义德一项日常工作。

若是途中遇到国民党小股部队,杜义德就会马上展开战斗。一次宣传队下乡宣传时,遇到了清剿红军的敌人,杜义德当即命令部队打响战斗。

期间一直与敌军保持适当的距离,一路将其拖到深山老林,直到国民党军迷失了方向,杜义德才率领队伍将敌人狠狠收拾了一顿。

一时间,对杜义德恨得咬牙切齿的国民党和地主老财们,给杜义德起了个“尖黄陂”的外号。

杜义德接连将老家附近的地主、国民党部队收拾了一遍,彻底引起了地主团和国民党的注意。

为了报复杜义德,当地的地主反动派带着国民党军,悄悄摸到了杜义德的老家杜家村,将其父亲抓了起来。敌人恶狠狠的表示:

“老子抓不住尖黄陂就抓你!杜义德不回来你就别想活!”

杜义德的母亲听到风声后,赶紧带着家中其他人躲到了深山,并通风报信给儿子,让他不要回来。

然而等消息辗转传到杜义德耳中时,他的父亲早已被敌人折磨死。不管敌人如何严刑拷打,老爷子就是不愿吐露任何关于儿子和红军游击队的消息。

最后,被打得奄奄一息的老爷子流了一整夜的血,天还没亮就断了气。

这天,杜义德正准备带领队伍出去开展工作,山下的报信人员送来了杜老爹被打死的消息。杜义德闻言一声不吭,微微颤抖的身体和涨红的双眼显示着他起伏的心绪。

“出发!”良久之后,杜义德发出命令。

杜义德很清楚,这个时候去找敌人绝对是自投罗网,只有活下去才有报仇雪恨的机会。

事实证明他是对的,这些地主反动派抓了不少红军战士的家人,其中一个年轻战士贸然找上了门,结果惨死在了敌人手上。

在接下来的革命岁月里,杜义德跟随队伍南征北战,长征时期与艰苦的自然环境作斗争,八年抗战与日寇浴血拼杀,解放战争中与国民党军兵戎相向。

在多年战火的磨砺下,杜义德终于从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,成长为了刘邓麾下的一员虎将。而此时的杜义德,也终于等来了报仇的机会。

1947年8月,刘邓大军在国民党20多个旅的围追堵截下,成功跃进大别山,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拉开序幕。

作为六纵司令员的杜义德,挺进大别山之后便向邓小平提出了一个请求:回家报仇!

按理说在如此紧要的关头离开一线,多少有些不合时宜,但出乎意料的是邓公居然批准了杜义德的请求,并指示他可以带着武器装备回去。

邓公表示:木兰山区那些地主反动武装不仅是杜义德一家的仇人,更是该地区所有人的敌人,杜义德此行是为了给家乡所有受到反动派迫害的人报仇。

接到指示的杜义德十分激动,立即率领一小股部队回到了家乡。最后,一百多位罪大恶极的地主反动派被处死。

在那之后,杜义德火速回归大别山战场,跟随刘邓开始了接下来的对蒋作战。

邓公要求杜义德调离海军
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杜义德成为川南军区司令员。到了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,战功卓著的杜义德被授予中将军衔。

从1960年7月开始,中央军委考虑到海军力量建设的重要性,将杜义德调至海军部门工作。

彼时邓小平虽说不在军队工作,但杜义德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这位老上级,经常对部下讲,自己是吃刘邓饭的。

由于分工不同,这对老战友好几年也不能见上一面,直到邓公第三次复出并接过党中央大旗之后,二人才有了碰面的机会。

不过令杜义德没想到的是,邓公刚复出没多久,就把他调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工作岗位。

1979年4月3日,邓公作为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人,对祖国海军事业建设投来了关注的目光,要求海军第一、第二政委来中南海汇报工作。

当时的海军第二政委不是别人,正是邓公当年的心腹爱将杜义德。听闻邓公要接见自己,杜义德激动万分,早早的就开始准备赴京事宜。

当天上午9时许,杜义德与第一政委叶飞来到了邓公办公室。但邓公没有第一时间与战友叙旧,而是开门见山的要二人汇报工作。

由于叶飞于一个月之前刚刚调至海军部门,对大小事务尚不够熟悉,所以汇报工作的任务就交给了杜义德。

再一次在邓公面前汇报工作,杜义德内心思绪万千,仿佛一瞬间回到了当初二人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时刻。

杜义德首先汇报了海军五届党委会议的情况,接着聊到了南沙、西沙的战备环境......

邓公听的很仔细,时不时的打断插上几句疑问。汇报工作持续到了中午12点半,邓公的午饭时间也被耽误了。

正当杜义德和叶飞准备道歉时,邓公却摆了摆手道:“没关系。”

从邓公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出,他对于当下祖国的海军建设还是相当满意的,对于杜义德这个自己一手带出来的虎将也是甚感欣慰。

同年7月29日,邓公莅临青岛海军基地,亲自视察了海军队伍,过程中杜义德始终陪伴左右。

总体而言,邓公对杜义德这些年在海军部门的工作相当满意。然而没过多久,杜义德却收到了一纸邓公的亲笔调令,命他离开海军、出任兰州军区司令员,这究竟是为何?

杜义德缘何调任兰州?

这条调令让杜义德困惑不已,明明在岗位上表现优异,为何还要自己离开工作了近30年的海军部门呢?

对老单位颇有感情的杜义德有些舍不得离开。况且,当时兰州军区的第一政委是萧华上将,杜义德一旦坐了军区司令员的位置,便成了萧华的上级。

中将管上将,这让杜义德感到非常为难。在与邓公会面时,杜义德表露了自己想要继续留在海军的想法。

不过邓公接下来的一番话立即让杜义德改变了想法,转而接受了这一调令。邓公表示:

“海军确实需要你,但西北同样需要你,边境的局势需要一位能打仗的将军去坐镇。”

这句话彻底点醒了杜义德,他不顾自己才做完胆囊炎手术的虚弱身体,嚯的一下站起来,铿锵有力回答道:“我服从命令!”

杜义德之所以会来一个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,主要是想通了邓公将他调至西北的深意。

彼时中苏关系恶化,苏联陈兵百万在我国北部边境,两国随时有爆发冲突的可能。

原兰州军区司令官韩先楚上将,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常胜将军,但由于健康原因不得已离开了工作岗位。

兰州亟需一位能打仗的将领前去,以应对可能突发的战事。如此一来,邓公的调令就不是一次简单的单位变动那么简单了,而是关乎国家军事战略布局。

一旦调令意义上升到关乎国家安全的意义,杜义德自然无条件的选择了服从。况且,邓公将如此重任交付给杜义德,这是对其军事能力的信任。

毕竟在过往的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中,杜义德已经无数次向邓公证明,他是一个能打仗、善打仗的优秀将领。

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期,邓公就不止一次夸赞:“杜义德的六纵就是能打!”

彼时刘邓大军要渡过黄河,为了夺得渡河作战的胜利,杜义德向队伍做出指示:

“争取偷偷渡河,一旦被发现立即开始强渡,过河后遇到敌人应该稳扎稳打,建立滩头阵地......”

杜义德的这一套渡河计划后来传遍了整个队伍,成为刘邓大军渡河时人人奉行的一套计划。

1947年8月23日,六纵抵达汝河地界。在汝河对面是严阵以待的国民党整编85师、64旅,其身后还有敌人十多个师的兵力。

此时的刘邓二位首长正跟随六纵行军,杜义德眼看队伍就要陷入为难之中,果断下令,让部队轻装上阵,端起刺刀直接准备白刃战。

次日凌晨开始,六纵先头部队率先渡河开路,杜义德指挥战士们拿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村庄。

黑暗中,六纵野战部队全员化身敢死队,以悍不畏死的姿态向敌人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,坚决执行完成杜义德下达的每一个进攻命令。

很快,一条三公里宽的血路被杀出,大部队迅速渡过汝河,刘邓首长转危为安。战后刘伯承、邓小平拍着杜义德的肩膀夸奖说:“这一仗打得好!”

其实,汝河战斗不过是六纵打仗时的一个缩影,类似这样的战斗场面还有很多。

早在1947年攻打孙殿英部时,六纵就曾在不到两天时间内,接连攻破敌军布置的7118个地堡、53个炮兵阵地、长达11000米的地道防线,并将敌军主帅孙殿英活捉。

淮海战役中,六纵参与了对黄维兵团的围歼,此时的杜义德发挥出了自己儒将的一面。

六纵奉命牵制黄维兵团4个军的兵力,为了打赢这场超大规模的牵制战,杜义德强中示弱、弱中逞强、真真假假、虚虚实实,将收束控制部队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。

敌人完全陷入了六纵的行军节奏,队伍疲惫不堪。直至最后的围歼战打响,敌人才如梦初醒的调头东进。

而杜义德则是命令部队日夜兼程,赶在敌人支援抵达前线战场之前,将包围圈彻底封死,黄维兵团几十万兵马成为解放军口中的肥肉。

不管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,再到后来的抗美援朝,杜义德从未让邓公失望过。

正因如此,当中苏关系恶化、前线可能迎来战争时,邓公才会第一时间想到杜义德这位最能打仗的虎将。

结语

本不想离开老队伍的杜义德,却因为邓公的一句话立马改变了主意。这背后不光是对邓公无条件信任的回馈,更是对祖国和人民安危的重视。

中苏两国终究没有发生战争,不过即使苏联的炮火袭来我们也岿然不惧,只因祖国和人民的背后有千千万万个如同杜义德将军一样,敢于在家国危难之间站出来的将士们。

对此,您有什么想说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!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陈士榘为何按兵不动,惹得刘伯承致电粟裕:想看中野拼光吗?
下一篇:王丽坤老公诈骗案即将开庭,女方忙着办离婚,婆婆通话录音曝光